中国配音网

不识其人但闻其声—缅怀老一辈配音艺术家

编辑:中国配音网

不识其人但闻其声—缅怀老一辈配音艺术家,

配音秀的制作,配音音响作用,专业配音工作室  新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一代配音大师向隽殊,于12月12日17时在家中辞世,享年91岁。

  崔永元听闻消息后发文悼念:“向隽殊配音的片子,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记忆。冰山上的来客,流浪者,卖花姑娘,静静的顿河,人证,蝴蝶梦,摘苹果的时候,保密局的枪声……先生安息”。

  向隽殊嗓音优美甜润,吐字清晰准确,语调变化自如。她在配音中,能够充分发挥语言的可塑性、动作性,用声音表现出不同国度、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来。

  经她配音的人物,既有天真活泼的少女,又有利欲熏心的贵妇人;既有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又有资产阶级的娇小姐;她忽而是名门闺秀,忽而是贫家妇女;忽而是勇敢的叛逆者,忽而是懦弱的牺牲品。

  她的声音,可以稚嫩得充满奶味,也可以刚劲得如金石迸击;有时象涓涓清泉在岩石间叮咚流淌,有时象狂风在山野中呼啸;有时象月下箫管如诉如泣,有时象高山飞瀑激越昂扬。形形的人物,她都能运用变幻多端的声音,准确地、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配音大师向隽殊从事配音工作40多年,共帮400多部电影角色配过音,其中观众最为熟知的有《冰山上的来客》中的古兰丹姆;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中的花妮;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丽达;巴基斯坦电影《永恒的爱情》中的罗西;《复活》中的玛丝洛娃;《静静的顿河》中的阿克西尼亚等经典作品。

  向隽殊,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电影配音艺术家,祖籍四川,1925年农历3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喜读诗文擅长书法的父亲,以他那古朴正直的家风和广征博引的家教,给幼年的向隽殊良好的熏陶。

  向隽殊八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先是带着他们兄妹三人颠沛流离,后来生计实难维持,只得拆散一家骨肉,分别将孩子更换姓氏送给他人。年仅十岁的向隽殊便远离故土,被哈尔滨一徐姓人家收做养女。生离死别的哀痛使她过早地成熟了。她的性格虽然趋于内向,却锻炼得坚韧。就学期间,她奋发上进自强不息,以第一名的名次考取哈尔滨市唯一的一所女子中学,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市私立贝满女子中学。

  1941年,向隽殊刚满十六岁,养母令其成亲,这与她渴望自立不做寄生者的愿望是相违背的,她要求解除婚约,养母不允,她只好脱离开徐家,又恢复原来的姓氏。1943年,她就读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在校期间,参加过话剧《群莺乱飞》的公演,受到观众好评;又应古城剧社之邀,在话剧《歌衫泪痕》中扮演女主角,显露出了她的艺术表演才能。

  北平解放了,向隽殊由于少年时代的坎坷遭遇和多少年来流离失所的生活,使她对党有着说不尽的感情。她于1949年5月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华北大学文艺部戏剧科学习。九月份结业后,被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译制影片的配音演员。从此,她和译制组的同志一起,切磋琢磨,开拓这项新兴的艺术事业,为增进同各国的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她凭借《舞台生涯》和《永恒的爱情》的配音,连续两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奖。还在1981年第一届金鸡奖上获得了“特别奖”。在2011年的第28届金鸡电影节上,她获得了终身成就奖。当晚她没有出席现场,但是通过电话连线岁的老人在电话中传出的声音依然甜美青春。

  向隽殊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她在电影《虎穴追踪》里扮演过工商局长的妻子,在《暗礁》里扮演过王校长。她参加过许多话剧的演出,五十年代她在《雷雨》中扮演的繁漪、六十年代在《钗头凤》中扮演的唐蕙仙和在《青年一代》中扮演的夏倩如、七十年代在《姜花开了的时候》中扮演的夏楠娟,都曾受到观众的热烈赞扬。

  如果说李梓是辉煌“上译”的当家青衣,那么长影“译制”的当家青衣就是向隽殊。《摘苹果的时候》中的桂玉,《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卖花姑娘》中的花妮,《蝴蝶梦》中的德文特夫人,《人证》中的八杉恭子,《女奴》中的伊佐拉、《流浪者》中的丽达,都经由向隽殊的配音介绍给我们,那优美甜润的嗓音,清晰准确的吐字,变化自如的语调,萦绕耳际,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