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网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沪渝高速:揭秘小康BGM背后的“配音天团”

编辑:中国配音网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沪渝高速:揭秘小康BGM背后的“配音天团”,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沪渝高速:揭秘小康BGM背后的“配音天团”

合作配音狐狸精,汐宫桀配音作品,邓超配音作品  从魔都上海,到山城重庆,一条沪渝高速贯穿中国东西。连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六省(直辖市),这也是一条联通长江上中下游的经济动脉。5月2日,由现代快报制作的《老乡喊你,上!车!咯》SVG重磅上线沪渝高速沿线的八名老乡用“乡言乡语”说出小康故事。现代快报记者带你揭秘小康BGM背后的“配音天团”。

  “阿拉上海咖啡老嗲了。”市民小彭是一名地道的上海人,也是一个咖啡爱好者。

  最近,她看新闻得知了个好消息。在高速公路沪渝段一侧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内将打造10个百亿级的进口商品集散地,其中,上海人最爱的咖啡元素将成为这里的吸睛标志。

  让她和下午茶小姐妹特别向往的是,在沪渝高速旁的上海虹桥国际咖啡港里不仅有咖啡生豆、熟豆、咖啡粉、制成品、咖啡机、杯碟等衍生品,就连咖啡认证及相关教培同步进行。

  地处太湖之滨的精致小镇——苏州吴江七都镇,每逢秋季,便将最具秋意的美食呈现给宾朋。

  在太湖围网拆除和停捕后,这里的大闸蟹们依旧膘肥体壮,“摩拳擦掌”爬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张牙舞爪”的它们以出色的品质和鲜美的口味受到市民们的青睐。

  “太湖水美,太湖蟹蛮灵个”,苏州吴江七都镇浦江源水产园区负责人张敏介绍,在科技的加持下,七都人引入太湖水进行生态养殖和育肥,在池塘里模拟了大闸蟹在太湖里的自然生长环境,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位于浙江湖州的仙潭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单一、设施落后,留不住人,如今,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选择了回乡创业,不仅是因为莫干山民宿业的蓬勃兴起,更因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让仙潭村成为了“凤还巢”的根据地。

  第一个爆款民宿品牌“莫梵”是70后的沈蒋荣一手打造出来的。2014年,因为绿水青山的秀美风景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他选择回到老家——仙潭村。“绿水青山就是吸引我回乡开民宿最大的理由。”

  小小的仙潭村从之前的几家农家乐,发展到现在150多家民宿。而经营这些的80%都是返乡青年。

  峨桥镇响水涧油彩花种植面积达1.2万亩,主要分布在环浮山生态旅游的响水涧核心景区附近,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约20万人次。近五年来,峨桥镇旅游从单一的徒步油菜花观光旅游向交通畅通旅游、乡村体验旅游迈进。“来玩的游客多了,我们当地的土特产卖得很好”,伍远怀说。

  42岁的伍远怀以前在外地工作,三四年前回到了家乡。“现在家乡在不断发展,环境变好了,工作岗位变多了,收入也增加了。这两年回来的人很多。”伍远怀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栗树村地处大别山南麓,位于湖北蕲春、安徽太湖和宿松两省三县交界处。“山高路远,贫困人口多”曾是这里的写照。沪渝高速高界段建成通车后,大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农产品外销和老百姓出行提供便利。

  在政策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也积极帮助栗树村做品牌,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大力协调落实消费扶贫。种桃专业户刘书盛说:“有了驻村干部给我们带货,我们高山水蜜桃卖得更好,销路也打开了。我们的水蜜桃销到了安徽合肥、江西九江、湖北潜江等地。”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鄂州市是武昌鱼的故乡,一直以来,鄂州市致力于不断推广武昌鱼养殖的快速发展。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场区年产各类苗种2亿多尾,其中团头鲂原种苗种4500万尾。多年来,原种场一直严格按照团头鲂国家标准对武昌鱼进行保种、保质培育。

  杜山镇是水产大镇,2020年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镇上的三山村更是出名的渔业致富专业村。28岁的吴庆从小在三山村长大,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村里工作。“现在村容村貌有很大的改变,村子需要年轻人来推动发展,我希望能为三山村贡献一份力量。”

  恩施玉露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支蒸青绿茶,采用蒸汽杀青工艺,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54岁的向书兰,是恩施玉露第十一代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近38年。

  向书兰介绍,恩施玉露有摊青、蒸汽杀青、扇干水汽等九道工序,“恩施玉露外形紧圆挺直,色泽油绿,内质叶底鲜绿,汤色明亮,口感回干,远销世界各地。”

  沪渝高速通车后,恩施玉露走向了更远的市场。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恩施州茶叶基地面积超过170万亩,茶叶是全州乡村振兴的第一大产业,上百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以茶为业。

  中益乡地处重庆武陵山区,曾是重庆市级深度贫困乡。中益乡小学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校舍简陋、办学基础条件欠缺等问题。近年来在教育扶贫攻坚下,中益乡小学由外而内,焕然一新。

  曾经,中益乡小学只有一块水泥操场。如今,学校新建了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改扩建综合楼和宿舍楼也全部投入使用。

  变化不止是硬件配套,2002年,18岁的马影翠读完师范学校后,选择回到母校教书。扎根乡村教育的她也没想到,山里的娃娃也能上外教课了。马影翠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有了双师课堂,外教通过视频直播给孩子们上英语课,每周都有排课,孩子们学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