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网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霞:当“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遇到跨媒介表达-五上习作“推荐一本书”学习活动设计思考

编辑:中国配音网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霞:当“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遇到跨媒介表达-五上习作“推荐一本书”学习活动设计思考,

广告配音价格,木之本桃矢配音,高渐离配音  原标题:(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霞:当“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遇到跨媒介表达——五上习作“推荐一本书”学习活动设计思考

  张霞,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湖州市教学明星,曾获湖州市小学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比赛二等奖。30余篇论文发表和获奖。现供职于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非常重视“整本书阅读”,在每个学段要求中都专列一条:第一学段“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第二学段“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同时还专门设置“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希冀以“学习任务群”这一全新的课程内容要求来落实、推动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五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既是一次习作训练,用以落实“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这一习作表达要求,同时也是回顾所读书籍,用以落实“整本书阅读”学段要求的重要载体。如何达到这两个目标的双赢,笔者从“学习任务群”的理念出发,将“整本书阅读”与“跨媒介表达”整合,做了如下尝试。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这段话的表述可知,有目的地选择书籍、有策略地阅读书籍、有方法地分享书籍,是本任务群学习的操作层面的要求。其中阅读分享,包含对内容(情节、人物、知识等)的介绍,阅读过程中问题、心得体会、阅读经历的交流,以及用其他形式再现作品(如课本剧表演)等。习作《推荐一本书》无疑属于阅读分享层面的要求,是阅读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持续阅读。

  统编教材对于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梳理教材中《快乐读书吧》以及与阅读分享相关的内容,可以发现,每个阶段的阅读内容和阅读分享的重点都不同。如下表所示,五六年级的阅读内容均侧重于“故事类”书籍,从民间故事到世界名著,体现了阅读面的逐渐开阔,阅读视野的逐渐开放。阅读分享的重点,从“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编排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逐步提升的。《推荐一本书》以五上讲故事、缩写故事、介绍人物为前提,同时又是五下“写读后感”的基础,因此“把握内容,关注情节,介绍人物形象,转述精彩片段”是本次阅读分享所应聚焦的重点。

  五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1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2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习作《推荐一本书》恰好整合了两个要素的要求:推荐好书必须在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把推荐理由写清楚,则必须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其中分段表述连缀成文,同时要有重点,是学生表达上的一个难点。2022版课标多次强调“跨媒介阅读和表达”,提示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运用网络读书媒介,分层、逐步设置任务,降低表达难度,使习作过程可视化,使语文学习实践化,成为本次习作课的不二选择。

  基于以上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表达难度等方面的综合考量,笔者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1.创设“读书推荐音频专辑录制”的生活情境,使“推荐一本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升习作效度。

  2.通过“腰封设计、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书签制作、片段朗读配音、录制推荐音频”等学习子任务的实施,帮助学生整体了解书本、说清书本内容、把握重点人物、关注语言描写,从而使学生掌握推荐书籍的基本方法。

  3.以“书籍推荐评价”为契机,提升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提高阅读书籍的兴趣,拓展书籍推荐的范围。

  情境创设:临近期末,学校五年级组在“喜马拉雅”APP上创建了一个名为“唱游书林”的读书推介活动,活动以“小小少年,唱游书林,好书推介,与你分享”为口号,要求同学们重读喜爱的书籍,参与读书专辑的录制,并且将以班级的参与率和点赞率为依据,评选“年度最爱阅读班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争取班级荣誉,相信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有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习作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生活即写作,写作即生活。如果没有生活情境的创设,“推荐一本书”的习作很容易演变成枯燥的读后感交流,学生写不好也不愿意写。而基于网络读书媒介的真实情境,可以让写作变成学生乐于尝试的有趣的实践活动。网络发达的时代,有关读书的APP随处可见,但是青少年的使用率普遍不高,在“喜马拉雅”上录制读书推介音频,需要学生撰写读书推介书面稿、设计音频封面、朗诵书本片段等系列实践活动,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和使用读书APP,发现网络除了游戏娱乐之外的另一种用法。】

  1.阅读老师提供的腰封(如《追风筝的人》《边城》《在雪山和雪山之间》等经典腰封),找一找腰封设计包含哪些要素?每本书的腰封在形状上、内容上、图文编排上有什么创意之处?

  2.根据需要,上网搜索作者、出版社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找到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用铅画纸裁剪一个特别的形状,注意图文结合,色彩搭配,给你喜爱的书设计一个腰封,用于你在“喜马拉雅”APP上读书推介音频的封面。

  【设计意图:推荐书本要求学生首先要对书本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腰封设计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过滤、筛选和使用作者、作品的相关信息。同时,这一环节也为书本推荐文字稿的开头,即概括性简介做好铺垫。鼓励学生使用个性化的推荐用语。】

  老师看的这本书书名是《》,书本主要写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从图中看出,老师如果推荐这本书,会从()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2.模仿老师,梳理你喜爱的书的内容,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如果是小说或者故事书,你可以画一个有趣和曲折的情节图;如果是科普书籍,你可以罗列其中你特别感兴趣的知识;如果是散文、诗歌或者其他书籍,你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内容罗列在思维导图上。以下模板可供参考,提倡有创意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3.回顾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要把书本内容介绍给别人,有哪些要点?(删减、概括,同时要关注细节,可以适当摘录)根据这些要点,尝试利用思维导图为同学们概括讲述这本书的内容。

  【设计意图:“推荐一本书”最重要的就是说明书本的内容。思维导图是梳理书本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最便捷最明晰的方法,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过滤和筛选所阅书籍的信息,是思维训练,也是整体把握能力的训练。教师展示自我阅读时的思维导图,可以给学生一个示范,填空题则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导图制作时要突出重点。思维导图的绘制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支架,使讲述更加有条理。这一活动也是凸显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的一个活动。】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刚学了介绍书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借助表格,也可以换种形式,把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制作成书签,这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借鉴下面这张人物书签,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制作你喜欢的故事人物卡。

  【设计意图:结合人物推荐可以让“推荐一本书”的理由更加具有可信度。这一活动与口语交际相结合,将教材中表格式的人物形象信息交流,设计成一个实践活动,既是对习作内容的指导,也使口语交际变得更为有趣。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制作人物书签,然后开展口语交际交流。】

  你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吧?每次主持人董卿都会请作者或某个与书本相关的人为观众朗读书本片段,为了在“喜马拉雅”上更好地展现你荐书的水平,请你选择你喜爱的书籍中的一个片段,可以是书中写得最生动的语段,可以是最打动你的描写,也可以是引发你思绪、给你启发的文字,摘录下来反复诵读,并为它找一段音乐,尝试做一次“朗读者”。

  【设计意图:转述或者摘录精彩片段,是“推荐一本书”的第四种方法。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书本的语言,增加学生对书本语言的敏感度。以“朗读者”的身份进行活动,并且给文字寻找音乐,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语言文字的情感色彩,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魅力。】

  1.为“唱游书林”好书推荐专辑录制音频,必须要有文案。回顾我们整个推荐书本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推荐书籍,首先要对书籍做一个总体介绍:书名、作者、出版社、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等;其次,可以重点介绍书本的内容:把故事情节择要表达清楚,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摘录书中打动你的片段;最后,可以说说你读这本书的感受。尝试撰写推荐文稿。

  2.写完后读给同学听一听,吸收同学的意见修改文稿。要求做到:文从字顺,表达通畅,情感真实,能让对方产生阅读此书的兴趣。

  3.录制音频并上传。同时上传相关图片,包括腰封、思维导图以及人物书签至“喜马拉雅”APP。

  【设计意图:经历了前述四个活动,好书推荐文稿撰写即本次习作的难点已经逐一突破,而“音频录制”这一真实场景的加持,则帮助维持了文稿撰写的热情和兴致。同时因为“喜玛拉雅”音频上传的要求,包括了图片、PPT等,学习活动中的成果均可发布,为学习活动的评价也带来便捷。】

  在“喜马拉雅”APP上收听同学在“唱游书林”中上传的好书推荐音频,为至少三位同学的音频撰写评价,表达自己听后的收获和感受。

  【设计意图:这一学习任务提示学生上传音频时要慎重对待、要考虑听众的感受、关注听众的反应,反馈在文稿的撰写中,正是写作中“读者意识”的觉醒和体现。而在APP上撰写评价则更便捷、更真实、更有效地实现了“写作评价”,生生互评,甚至教师也可以参与,实现师生互评,对于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的提升来说,不可谓不足。】

  本次习作立足“整本书阅读分享”主题的学习任务群,利用读书APP的跨媒体手段展开教学设计,旨在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实施时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推荐一本书》是一次读书分享活动,但同时也是一次习作,具有习作所特定的能力目标指向。教学中每个子任务的最终目标都应该指向习作表达(如下表)。活动开展前、开展后,教师都应从语言文字表达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作出评价、促使改进,表达的清晰度、简洁度和感染力是衡量习作的标准。

  同时,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学习,也可以整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进行,如《忆读书》《我的“长生果”》等课文中有关小说内容和人物的描述都可以为学生的表达提供语言范式;《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则直接呼应任务三,《谈读书》中论读书的名言,可以作为推荐好书的理论依据被引用。

  情境性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特征。本次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在读书APP上创建名为“唱游书林”的读书推介活动,这是基于网络读书媒介的真实情境,具有极大的生活运用性。围绕核心任务安排的六个子任务,也都是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但同时也需要师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师甚至可以在学期开始阶段预先布置给学生,将活动延续整个学期,将“音频录制”落实到位,并且组织发布,号召学生、教师甚至家长一起关注音频专辑。要舍得花时间,不能创设了情境然后又抛弃情境,使习作又复归理性分析和枯燥无味的窠臼。学习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发生的,学生在开展活动时的内心体验、学习经验是最值得珍视和最有价值的。

  新时代的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对网络阅读媒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兴趣度,六个子任务综合了音乐、美术、设计、朗诵等艺术手法,去除了常规学习活动的枯燥乏味感,促使学生化“要我学”为“我要学”。但同时,六个学习任务整合了“推荐好书”习作的整个思维过程和实施过程,既是实践能力的训练,也融合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对部分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学时间的延续性,对兴趣的持久度也是一个考验,教师需要经常性关注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如,可以重复开展多本书的推荐活动,使“点赞”“评价”成为常态,持续跟进活动开展。并且要强调和规范学生的网络用语,提示学生合理运用语言,礼貌温和措辞,纯净网络媒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