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网

用科技再现中国动画美学魅力(图)

编辑:中国配音网

用科技再现中国动画美学魅力(图),

用科技再现中国动画美学魅力(图)

学习配音的素材,配音材料两人,福州话配音素材  11月5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王树忱、钱运达执导,丁建华、毕克等配音的中国经典动画《天书奇谭》经过4K修复后正式上映。该片讲述了天宫里的袁公偷盗天书,刻在石洞内,后被三只狐狸偷学。狐狸修炼天书法术后,危害百姓。最后由天鹅蛋化为人形的蛋生,学习法术后和袁公一起消灭了狐妖,而袁公也因泄露天机,被抓回了天庭的故事。

  时隔38年,这部承载着几代人童年美好记忆,被誉为“中国动画史上里程碑式作品”的经典动画电影终于再次登上银幕,在4K修复技术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光彩,也让更多的年轻观众体会到了独属于中国动画的美学魅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横空出世,不仅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在国际上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极具东方美学色彩的神话故事引起了国外制片厂商的浓厚兴趣。

  1980年初,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派人来到中国,专程造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简称上美影厂),还带来了一个由他们编撰的动画剧本,希望与上美影厂合作投资拍摄一部动画长片。

  曾导演制作《哪吒闹海》的王树忱在看过剧本后连连摇头,由于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偏失,导致整个剧本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因此王树忱与上美影厂著名编剧、儿童文学家包蕾决定,要重写剧本。

  经过对原剧本的研究和探讨,王树忱和包蕾决定对明代罗贯中、冯梦龙编写的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中的部分章节进行改编,保留了原著中袁公、三个狐狸精等角色,将原著里的“蛋子和尚”诸葛遂智改成了小孩蛋生,并在一些人物的性格和经历上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最终创作出了动画剧本《天书奇谭》。然而当剧本正式投入制作后,英方却因资金不足的原因退出了合作,但这并没有影响上美影厂对《天书奇谭》的制作进度,即使独立发行,也要让这部动画得以面世。

  上美影厂第一任厂长盛特伟对动画电影制作一直有非常高的要求,主张要民族化、幽默化,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号召。也是在老厂长的指引下,王树忱和钱运达抓住了中国动画要具备“奇、趣、美”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在《天书奇谭》的制作中。

  在确定了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后,下一步就是要为剧中的人物进行形象设计,这是赋予角色灵魂的关键一步。如此重要的工作该交给谁,钱运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曾与自己共同创作过《红军桥》和《张飞审瓜》等动画作品,还历任过《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高级美术编审的柯明。

  柯明对于中国的民间文化、民俗艺术有着全面的研究,对《天书奇谭》中的人物形象设计更是独具匠心。由他设计出的主角蛋生活泼灵动,三个狐狸精的形象更是借鉴了京剧脸谱的画法,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除了角色形象塑造得生动有趣外,《天书奇谭》还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雕塑、玩具、戏曲等艺术元素,汇集了众多民俗意象,如大量采用传统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影片中的园林、宫殿、庭院、山水,则是遵循“吴门画派”风格,用工笔重彩绘制人文景观,用淡雅水墨绘制自然景观,使得整部动画极富艺术观赏性。

  在10月27日,《天书奇谭4K纪念版》上海首映礼上,《天书奇谭》导演钱运达、美术设计黄炜、动画设计范马迪和薛梅君、给小皇帝配音的曹雷都出现在了首映现场,共同分享影片早年创作的幕后故事。

  今年已93岁高龄的钱运达说,当年技术水平有限,但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大家都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据他回忆,《天书奇谭》的绘制过程充满艰辛,画师们用掐秒表对口形的方式来判定角色台词所需时间,以便绘画出角色相应的嘴形。画师们更是日夜加班,一个角色就要画一年多。到正式拍摄时,《天书奇谭》的分镜头图画多达343张,装帧成册摊开总长共51.45米,这本图册也被独具匠心地做成了片中的“天书”。

  上美影厂厂长速达也出席了此次首映礼,在采访时表示,《天书奇谭》凝结了早期动画电影人的智慧结晶,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是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动画范本:“重新修复、重新上映、重新让观众去电影院致敬,重映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机会,让现在的观众专心地去看看前辈们是如何创作的,也有机会挖掘创作背后的故事。当代的很多动画缺少思想深度和审美高度,我们可以重新去了解经典是什么样的。”

  据了解,此次对动画《天书奇谭》的修复工作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合作完成。在速达看来,修复《天书奇谭》的过程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要抢救以往珍贵的胶片,还希望让曾经为之挥洒热血的主创们能够在大银幕看到旧作的新生。可惜38年后的今天,在《天书奇谭》电影海报中的12位主创,已有6位离开了人世。

  由于早期技术条件的限制,上美影厂大部分影片的存储介质都是胶片,但随着时间流逝,胶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速达表示,这些年上美影厂一直在集中进行大规模的影片“胶转数”工作。首先要对原胶片进行整理,通过超声波水洗进行清洁,再扫描至硬盘;然后进入颜色校正、逐帧修复、声音扫描及修复阶段;最后进行声画合成,由上美影厂、上海电影技术厂完成基础修复工作,本次的修复是全方位的。

  在基础修复后,《天书奇谭》的4K修复工作由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进行,修复团队遵照“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原则,对影片进行去噪、去划痕、色彩增强、超分等处理,经过不断测试、反复调优,在提升电影清晰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电影原始动画的笔触和噪点。另外,修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是手动去除脏点、划痕、抖动、闪烁等,而这些都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操作。

  速达认为,整个修复过程中最大的难点还是修复前后视听的平衡感,“如何让观众在电影院体验到当今科技的视听效果,又要让电影保持年代感,对其进行情感记忆的再现,这个度很难把握。”原始素材上所有的配音、音效、乐队的录音,全都并在了一轨上,并且原声还有缺损的部分。修复师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将单声道母带中的对白、音乐和音效剥离,力求还原影片的声音效果。“有些音乐缺失了,我们从谱曲老师那里借来了曲谱,但发现里面也少了几页,所以找了年轻的作曲家根据电影再进行恢复,重新配了一遍。这样既还原了1983年原始公映版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老一辈配音艺术家的经典配音,又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听觉习惯,修复电影首次有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在此过程中,修复师需要沿着原始素材轨迹,遵循胶片原有的特殊音色,做到不干扰观众对于声音画面的情感与年代记忆;采用“80年代模拟和声器”,使配乐音色与原版趋于一致,成功分离至环绕声后的声音素材通过效果器展开,使声场声效最终达到符合现代影院观看的5.1声道效果。

  据悉,导演钱运达也参与到《天书奇谭》的修复过程中,层层把关,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帧画面都需要不断看、不断改、不断调整,每经过一个阶段的后期,我们都会把作品给钱导看,毕竟他是导演,他的认可是最大的标准。比如哪些地方不合格,色彩、声音等方面有缺失的话,这些都需要他来把关。尤其钱导是个要求很高的导演。好在这次他看后非常满意,也认同修复的效果,他笑着说画面色彩的层次都出来了,经过修复的电影就如新片一样。”速达表示。

  随着时光的流淌,影像发展更新迭代,艺术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但能经受住岁月洗礼,最终沉淀下来,留存在人们心中的才是经典之作。如果能让这些经典之作在技术的加持下“重获新生”,那无疑将成为艺术领域留存下来的珍贵宝藏。

  10月20日,西瓜视频联合火山引擎宣布启动“经典中视频4K修复计划”。西瓜视频总裁任利锋表示,未来一年,双方将共同修复《舒克与贝塔》《西游记》《哈哈镜花缘》等100部经典动画。

  所谓“4K修复”是指用影像修复技术把老影像修复到4K的分辨率。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创“4K修复”单元后,“4K修复”走进大众视野。随后,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影数字基地等专业机构陆续发起4K修复计划。

  据了解,“经典中视频4K修复计划”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央视动漫集团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目前,《哪吒传奇》《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六部经典动画作品的4K修复版已在西瓜视频上线。《哈哈镜花缘》《舒克和贝塔》等100部动画片的4K修复版完成后,也将陆续在西瓜视频上线。

  有别于早前各家公司对电影、电视剧修复,此次西瓜视频将修复聚焦在中视频内容。任利锋表示,《猴子捞月》《小蝌蚪找妈妈》等独立短片,仅十余分钟,且叙事完整。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至今,摄制的500多部动画片中30分钟以内的动画片占比超过80%。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动画片是最经典的中视频。

  然而4K修复并非易事。4K的分辨率高达4096×3112,工作量相当于2K修复的4倍。火山引擎多媒体实验室研究员赵世杰介绍,通过超分辨率、智能插帧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老片的视频分辨率和流畅度。火山引擎拥有独立的视频质量评估体系,将针对每部老片定制修复方案,以实现最佳修复效果。

  天津美术学院动画艺术系教授余春娜认为,对于经典动画进行4K修复,不仅仅是对画质的增强,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了这些动画最“真实”的模样,“早期的动画片大多是利用35毫米胶片进行拍摄的,而在我们小时候看到这些动画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有机会去影院里看这些原画幅、原清晰度的35毫米胶片放映出来的电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动画片都是通过胶转磁技术,将物理胶片画面转成模拟信号的磁带信息,再在老式电视机上去播放,在播放过程中也损失了大量的画面细节。”

  余春娜解释,理论上35毫米的胶片如果换算成像素尺寸的线K的级别。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画面的尺寸在完全无损的情况才是720×576像素尺寸,按K换算也就是0.5K多。相比现在修复到4K的画面,在那个年代人们其实只看到了1/20不到的画面,其中95%的画面细节都没有看过,可以说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完全看到过这些经典作品。

  而在大部分家庭都能拥有一台高清画质电视机的今天,对于经典动画的4K修复自然也是水到渠成,而令余春娜感到最为激动的是,人们终于有机会看到留存在记忆中的那部动画的全貌,“夸张一点说,就像我们之前都是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很明亮,也很好看,但细节不多,而这一次呢,我们相当于登上了月球,脚下踩着的就是月球的表面,无数以前从未看到过的景象、细节都扑面而来。”

  在速达看来,人们选择走进电影院,绝不仅仅是为了情怀买单,更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观影体验,“电影院的观影感受肯定是最好的,你会发现很多在小荧屏上看不到的细节,比如角色的表情、动态,背景层次,声音的具体方位。清晰度高,震撼感高,你和画面的连接度就更紧,从而能变得很沉浸,也能被它真正震撼到。”

  如今,利用AI修复老影片,已经成为行业大势所趋。不少传统电影修复机构已对AI修复技术展开探索,而互联网企业也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入局影片修复领域。一部老影片的修复,包含物理清洗、“胶转数”采集、数字修复等环节,工艺繁杂琐碎;经典动画的修复则更加复杂,老动画形式非常丰富,有木偶、有水墨、有剪纸。在修复上,不同类型的动画各有各的难点。曾经,修复工作高度依赖老手艺“妙手回春”,修复时间长,花费成本高;如今,4K修复技术结合AI,降低了一系列修复成本,科技创造与旧时影像融合出奇幻又质朴的艺术效果,为文化传承提供新思路。

  但无论如何修复,观众真正所需要的是对内心深处那份珍贵记忆的填补。当时隔多年后,再次在银幕上看到儿时最喜爱的动画,心里所涌动出的那份感动是否还一如往昔;当你与孩子跨越时空的距离,感受同一部动画的魅力,孩子脸上所洋溢的那份笑容是否能让你想起童年的自己。

  正如余春娜所说,“修复就像擦亮一面老镜子一样,把它擦亮了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过擦亮这面镜子照清自己,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由孩童时期那样一个天真的自我,到现在哪些东西失去了?哪些东西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