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网

声音里的路遥配音笑声技巧

编辑:中国配音网

声音里的路遥配音笑声技巧,

配音笑声技巧,鱼配音搞笑,搞笑配音四川话  在还没有互联网的岁月,广播电视是最先进的传媒手段,作家路遥的经典作品曾乘着电波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这便是“声音里的路遥”。

  中篇小说《人生》命运一帆风顺,作品被中国青年出版社全面看好,《收获》杂志首发,出版单行本,在被吴天明导演拍成电影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抢先一步,1984年把《人生》改编成广播剧,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担任解说。路遥的长篇代表作《平凡的世界》经历就没那么顺利了,他辛辛苦苦写成的第一部,发表时遭遇了前期退稿和后期市场的冷遇,在新华书店的征订数刚够三千册,才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原本静静地摆在书店角落里的《平凡的世界》,却因路遥和曾经的同事朋友、在北京工作的叶咏梅女士的一次偶遇,完全改变了命运。

  叶咏梅与路遥同龄,生于上海,长在北京,曾作为下乡知青在陕北“星星峪”度过了两年青春岁月。她热爱那里的乡亲和农村生活,还收获了自己的甜蜜爱情,后来被抽调到《陕西文艺》(后改刊名《延河》)编辑部,认识了多位陕西名家,也结识了年富力强、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路遥。回到北京后,她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长篇连播”节目的编辑。叶咏梅一直找机会表达自己对陕北的怀念,报答陕北土地的恩情,直到1987年春天在北京电车上首先认出正在忙着跑办出国手续的路遥,仓促间路遥赠送她已经出版面世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两人便匆匆而别。叶咏梅回去认真读了这部作品,小说里的生活情境、人物命运让她流下热泪,立刻决定给台里打报告,要编辑播讲这部路遥的大作!报告顺利获批,接下来在选择播讲人时,叶咏梅颇费思量,权衡再三,决定把这个作品交给青年演播员李野墨。

  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传来一个冷峻深沉而又充满书卷气的男中音:“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演播者就是李野墨。李野墨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出于对播音的热爱和天生的好音色,在从事编导工作的同时兼做演播和配音工作。26岁时他播讲了柯云路的《新星》,崭露头角,播《平凡的世界》时,李野墨刚满30岁,长发垂肩,俊逸潇洒,浑身充满艺术气质。他的播书原则有二:“一是遵从心底的感觉远比浅表的形式来得重要;二是朴实往往比华丽更具意境、更得人心。”叶咏梅把李野墨的播音风格称为“李之奇”,作为一名小说演播队伍里的新秀,他在艺术上不盲从,在事业上不张扬,孜孜以求独辟蹊径,形成了不落旧套的语言魅力,“给人以近距离感的质朴、亲切又富有情感的新奇特点”。李野墨导演拍摄《天狗》,几乎走遍了陕西,熟悉陕北生活,也希望能为那片古老贫瘠的土地演播这部书,二人一拍即合!

  李野墨的播讲彻底征服了听众,那充满磁性的男中音,时而激情澎湃如江河,时而娓娓道来如暖阳。江西大学新闻系一位教师评论说:“李野墨锤炼、创作出了区别于其他人的演播风格,这就是:贴近听众,侃侃而播,绘声绘色,口语自然,以粗犷、憨厚、豪放、诚挚的声音魅力吸引了广大听众。”四个月的时间里,听众们每天中午守在收音机旁,沉浸在李野墨用声音构筑的文学世界中,被黄土高原上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命运打动着,和他们一起经历悲欢离合。甘肃的一名高中生,家在农村,离校8里地,为能完整地收听这部书,每天一放学就往家跑,后来他的长跑成绩竟在学校运动会上拿了名次。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统计,首次演播《平凡的世界》,听众达3亿人,收到上万封听众来信,创下了纪录,这种盛况再未出现。2009年在路遥60周年诞辰之际,51岁的李野墨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再次录制了《平凡的世界》。

  “我播第一部时手里拿着书,播第二部时手里拿着清样,播第三部时手里拿的是手稿。我根本不知道小说的结局会怎样。”李野墨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时他并不知道有一位特殊的听众每天也在坚持收听他的演播,这个人就是小说作者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写道:“每天中午,当我从桌面的那台破收音机上听到中央台李野墨用厚重自然的语调播送我的作品时,在激动中会猛然感到脊背上被狠狠抽了一鞭。”节目组只是看了第三部的初稿,就决定开始播出全书,路遥把这次打破常规的播出视为一种非同寻常的信任,让他不能有丝毫懈怠,赶紧鼓足力气投入第三部的抄改工作之中。路遥意识到,如果稍有差错,“长篇连播”不能接上茬而被迫中断播出,这将是整个国家的笑话。叶咏梅和路遥有个约定,最迟在1988年的6月1日,必须将小说的第三部完成稿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路遥在5月25日给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他当夜出发,抄近路从山西过黄河到北京,6月1日如约按期把第三部手稿送到中央台,此时叶咏梅和李野墨只给自己留下半个月的录制时间。叶咏梅把路遥的守时践诺视为自然应当,做事就得认真严谨言而有信,但路遥突然英年早逝之后,她读到《早晨从中午开始》,一股巨大的哀绪袭来:“他的第三部就是特为听众拼命赶写出来为我们电台播出用的。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拼命’加速了他生命的消亡,这正是我追悔、内疚和悲痛所在。”如此心情可以理解,但追悔或可不必,应该说广播之于《平凡的世界》的完成和传播都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每天中午的“长篇连播”起到了强心剂作用,极大地鼓舞了路遥的文学信心,激励他尽早完成了全书,没有再酿成柳青终未完成《创业史》的终生遗憾;广播还彻底改变了作品的命运,“先声夺人”,让《平凡的世界》为亿万听众读者所接受,终成一部当代文学经典。路遥也感叹,自己这个浸泡在文字中的“纯手工”文学写作者,却和广播电视这两个“电老虎”结下不解之缘。文学一旦插上这两个翅膀,就会更快更广地走向大众,所以他决定以更积极的态度、更亲近的感情走向广播电视。

  路遥去世已经30年了,要感谢叶咏梅,在《平凡的世界》开播之前赶到西安,录音采访了路遥,把路遥的原声永久地留在了岁月之中:“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一个伟大的世界。我呢,作为这个世界里一名劳动者,将永远把普通人的世界当作我创作的一个神圣的上帝。听众朋友们,无论我们在生活上有多少困难、痛苦,甚至不幸,但我们仍然有理由为我们所生活的土地和岁月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