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网

传递“国粹”声音 厚植爱国情怀

编辑:中国配音网

传递“国粹”声音 厚植爱国情怀,

玉兔配音搞笑,火影配音 笑死,搞笑背景配音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上周末,在天津城建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古琴弦歌基地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薄克礼正带着师生们边抚琴边吟唱,《诗经》中优美的诗句伴着古琴松沉旷远的韵律,让人不禁涌起远古之思。

  “弦歌艺术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诗礼传家的重要标志。”薄克礼介绍,“如今,中国弦歌艺术近乎处于‘绝学’状态,仅存古音、古韵、古谱、古调360余首,亟待挖掘、整理、传承。”为抢救如此珍贵的中华瑰宝,在薄克礼的牵头下,天津城建大学中华优秀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于去年成立,与河北大学曲学研究中心、北京乐器协会、北京古琴学会、天津七弦琴院合作共建,研究推广古琴弦歌艺术。基地成立一年多来,不断挖掘、整理古诗词文赋的乐谱,并将其打谱翻译成现代流行的简谱和五线谱。基地还受邀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实验中学、天津小学等举行弦歌吟唱艺术专题讲座,参与组织弦歌进高校、中国古琴新年音乐会、中国(许昌)首届弦歌大会等活动。“我们正在申请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相信古老的弦歌艺术一定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重新大放异彩。”薄克礼表示。

  坚定文化自信,传递“国粹”声音。近年来,天津城建大学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创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将“四史”学习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效融合,进一步增进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为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学校将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着力开发一批具有城建学科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在《中国建筑史》《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在专业课教育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面向1.7万名学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通过红色音乐赏析、经典民族音乐文化、戏剧鉴赏、国学智慧等选修课,对青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浸润。在第二课堂,学校培育传统文化精品社团,诵讲明辨社、鹭容阁汉服社、茶艺社、桃轩源书法社等,均成为展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此外,为了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举办了“革命丰碑——天津市革命遗址展览”,建筑学院师生以天津现存革命遗址为主体,精选各个年代的革命遗址100处,汇聚革命历史、现状信息、测绘扫描和保护利用等多方面成果,呈现了天津近代革命建筑所承载的光荣历史和红色记忆。开展一年来,先后接待了本市各机关单位及大中小学院校200个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观众累计达2万人次。目前,学校结合“四史”教育和建党百年做好展览的提升改造,将“革命丰碑展”打造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红色精神,借由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平台,让更多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深受教育。

  “我们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引领大学生在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天津城建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罡表示,高校不仅是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阵地,“‘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做好关于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立体化、网络化体系建设,更好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