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网

传承、致敬:送别永远的“江姐”

编辑:中国配音网

传承、致敬:送别永远的“江姐”,

传承、致敬:送别永远的“江姐”

李泽锋配音作品,动图配音制作,梁颖配音作品  传承? 致敬丨云霄县融媒体中心重磅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老电影新声音? 向经典致敬”系列原创配音作品,今天起开始展播。传承经典、弘扬经典,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

  曾经在电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28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她曾说,希望大家忘记她,而永远记住江姐和江姐的精神……

  1949年11月14日,江姐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怀着对党、对同志、对亲人、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离开人间。她那沉静、安详、看似柔弱却内心刚强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列举了14位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青年英雄时,江姐被列在第六位。前面是、周恩来、、杨靖宇、赵一曼。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江姐,却被排在了如此重要位置,靠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和大爱无边的炽热情怀。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定力、敢于善于斗争的使命担当、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江姐精神的充分体现。

  1965年,电影《烈火中永生》上映,无数观众被于蓝饰演的江姐这一人物打动,纷纷给于蓝写信,向她表达敬意。

  于蓝却认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迹感动了人、教育了人,并不是我这个演员多了不起。”

  于蓝始终认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能有愧于江姐。她曾经把别人给她的大笔片酬,转手就捐给孤儿院。于蓝说,事实上,所有的伟大牺牲都是江姐做出的,“但今天人们把对她的爱给了我,我怎么承受得起?”

  在于蓝家10平方米左右的小客厅里的墙上,挂着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她的照片。照片上周总理正指着她向别人介绍:“她演了一个好妈妈!”周总理所说的“好妈妈”,是于蓝在银幕上塑造的另一个革命女性形象——《革命家庭》中的母亲周莲。

  于蓝在这部影片中从青年演到老年,演绎了一个普通家庭妇女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革命家庭》让她获得了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于蓝早年曾想当一名工程师。1938年,她跟十多个革命青年一起步行了几千公里来到延安,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因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进入鲁迅艺术剧团,成为了一名话剧演员。

  于蓝本来对演戏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看重,直到老师熊塞声告诉她,舞台就像是一个战场,上了舞台,“就要有死在舞台上的决心”。于蓝这才慢慢明白文艺能唤醒民众参加抗日,她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于蓝牢牢记住了这句话,贯穿了她整个电影生涯。

  1981 年,已是花甲之年的于蓝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首任厂长。

  有人形象地描述她那一阵子的工作形象——“橡皮的脑袋,八哥的嘴,青蛙的肚子,兔子的腿”,形容她办事不怕碰钉子,能把人说得心动点头,尤其能容纳千难万苦。

  最终,儿影厂在她的努力下建成了,还拍出了诸如《红象》《少年彭德怀》《哦,香雪》等影片。

  于蓝从儿童电影制片厂退下来后,一直住在儿影厂的宿舍楼,过着简朴的生活,很少公开露面。

  她在世时常说:“你们也别叫我艺术家,更不要叫我大明星。我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干了一辈子的文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