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网

声音好听就能做配音演员?日本“声优”能借鉴吗?上译这样培养“练习声”

编辑:中国配音网

声音好听就能做配音演员?日本“声优”能借鉴吗?上译这样培养“练习声”,

配音间材质,人气配音素材,迪达拉配音素材  上译唯优声训营的“练习声”们每周小组练习的录音棚是“雀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周五,他们第一次在“影棚”里练习。这个100平方米、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影对白录音棚,曾是《蚁人》《超体》《冰雪奇缘》等进口大片的录制地。“他们在影棚里上过课,参与过一些配音项目,但在专业一流的录音棚里实际操作录音设备、互相录音还是第一次。”上译创作部经理、唯优工作室负责人吴迪说。

  上海电影译制厂孵化的“唯优学院”声训营,为声音爱好者提供进入配音行业的专业教育及商业机会,过去一年内培养了上百名配音学员,其中36位已经签约上译,成为“唯优练习声”。许多优秀学员参与到影视专业配音及游戏、虚拟偶像、直播互动等项目中。最近热播的动画《恋与制作人》中,“悦悦”的配音就是由唯优练习声侯小菲录制的。

  围着录音操作台,六七位“练习声”拿着台本,聚精会神地盯着监视器画面。他们选择了某部古装片练习,画面里传出“男主角”声音。一个男孩站在录音棚里,头戴耳机,棚内空间宽敞,可以容纳多人同时录制对手戏。

  为了避免产生杂音,一般的录音棚是不能开空调的。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声音的神圣感。记者小心翼翼打开电脑,轻轻敲击键盘的滴答声像被放大了数倍。

  “没有放开,这个角色要语气油滑一点,摆脱羞耻心。”棚内的男孩又试了一遍剧中另一个片段,配音结束,学员们招呼他出来听效果。“没能演出来,一进棚就紧张。”他有些腼腆地说。男孩名叫兰陶倚,去年10月进入唯优学院学习,跳过初级班、通过了进阶班考核,最终面试通过,签约成为唯优练习声。

  “大学学播音主持专业,学校也有配音课程,以新闻播音为主,但我对表演更感兴趣,想做配音演员。”兰陶倚很崇拜配音演员孙晔,“我喜欢看科普类节目,纪录片《荒野求生》中为野外生存专家贝尔·格里尔斯配音的就是他。”不过,进入唯优前,他对配音行业不太了解。在棚里“放不开”和进棚次数少、缺乏经验有关,“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气息是浮着的,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在表演上,而且一想到外面很多人在听我说话,心里会有压力。”

  “听起来太紧张了,少了一点自信。”“以他的身份,言谈间是有优越感的,应该更洒脱一点。”学员们七嘴八舌地帮兰陶倚分析人物性格,吴迪也在一边提醒,“配的时候要抬头看画面,别光看本。”尽管只是短短几分钟片段,她已经发现问题的关键。“其实你的形象、气质和角色是贴的,但语言节奏不连贯,这说明你对台本不熟,没有进入角色。”

  另一位学员试了同一片段,吴迪听了开头,立刻示意停下,“自己想想问题出在哪里。”吴迪说,“你的问题是臆想出一个油滑的腔调,但这不是正常人说话的调子。仔细听原声,他的调皮点在于气息和小停顿。配音不能只学表面,而要用心去模仿细节。尽管对人物理解准确,却没有表达出来,缺少的是表演技巧和经验积累。”老师的指点简明干脆,学员们也在交流讨论进,这是唯优练习声学习和训练的常态。

  网络上活跃着大量配音爱好者,疫情更是进一步催热了声音经济,广播剧、有声读物等在音频平台迎来爆发期,不少爱好者靠着简陋的配音设备来接各种配音商单,有人甚至架起被子,就在家里弄个简易的录音窝棚。在朋友圈上,还时不时刷到9.9元学配音的小广告,教你“体验一人分饰多人的快乐”。

  “当下大众学习配音的热情很高,但很多人没有找到门径,容易跑偏,找到正确方法很重要。”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张拯举例,很多配音爱好者觉得声音好听就行,其实是一种误解,声音识别度是一个基础,最关键的还是表演能力,这需要经过正规训练和指导。

  说起“配音演员”,年轻一代观众更熟知的名词是“声优”。日本形成了成熟的声优产业链,许多知名声优从幕后走向幕前,以艺人身份活跃在娱乐圈,举行声优舞台剧、粉丝见面会等,甚至推出自己的写真集,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声优文化”。“唯优学院”的“优”,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声优”。

  “唯优最早是取自voice缩写VO的音译。”张拯坦言,“唯优”并没有刻意取“声优”的双关,但并不排斥。上译早在1994年就开始做人才培养工作,在上译办公室走廊里,挂着“译影艺术进修学校”的牌子,这是唯优学院的前身。2011年,针对“中国动漫声优”难觅的现状,“唯优学院”应时而生,并曾作为专业指导机构,联合举办过“全优声”“中国国际动漫节”“CCG”等多次声优选拔大赛,旨在打造未来的配音人才。2018年,这一“老品牌”重新启航,课程门类再度升级。从今年7月发布的2020夏季招生简章可见,课程内容涉及电视剧、译制片、动漫、游戏、广播剧、广告等各个门类,囊括市场上所有配音种类,后续还会推出网络课程,方便异地爱好者线上学习。

  “日本最早的一批声优也是从广播剧、译制片起家的,尤其译制片配音者被称为‘吹替’,是日本声优行业中最资深的一群人。”2017年,张拯曾去日本几大声优公司交流调研,发现有许多行业共通点,上译的悠久历史和经典作品也受到日本业内的敬重。“在专业配音领域,国内和日本同行相比一点不差,但日本内容产业发展时间比中国早。日本有四次大的声优热潮,每次都是跟随内容潮爆发。”

  在中国同样如此。近些年来,国产动漫、游戏内容爆发量和成长速度非常快,对配音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吴磊、夏磊、边江、阿杰等配音演员通过知名动漫、游戏角色更多被年轻观众熟知,成为明星“声优”。许多国内配音工作室也在尝试学习日本声优运营模式,增加商业变现能力。张拯认为,日本声优产业确实有不少优秀商业模式,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日本声优大多数依于事务所和行业协会,由它们来制定行业规则。国内虽没有这样的行业协会制定规范,但中国市场更多元化,品类更繁复,比如成规模的在线音频平台等,这也是日本所没有的。”

  中国要发展自己的声音产业,需要走一条和其他国家不同的道路。“声音演员的作品一定依托于内容,之前上译专注于译制片,现在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并走市场化运作,我们的服务能力也要随之提升,跟着市场规律来。无论在哪个国家,对好作品的高要求本质是相通的。”张拯说。

  近年来,市场上冒出了大大小小的配音工作室,光合积木、729、北斗企鹅、音熊联萌、领声……许多配音工作室也在招收配音学员,进行各自的特色培训,其中不乏偶像化培养路线。

  在“唯优学院”会有考核,也像当下流行的选秀节目一样,分为ABCD四档。拿到A档的学员,通常努力程度和综合素养比较突出。上周五下午练习的一组“练习声”中,只有一名女孩拿到了A档。“考评等级会根据练习声阶段性的表现浮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吴迪介绍,分档只是内部评测,不会像选秀节目那样最后成团或淘汰,“最终谁能签约,要看业务水准和市场需求。”

  “我们打造配音明星,但不做偶像艺人。”在张拯看来,配音明星和偶像声优是两个概念。专业水准高的配音演员,认知度扩展后自然成为明星,比如上译厂众多老艺术家正是一代人心目中的配音明星。“我们不会刻意朝娱乐、偶像化走,而要从专业出发,首先业务能力要强,全靠包装是无法持久的。”

  坐在录音棚外,和记者闲聊的兰陶倚像一名随时准备出道的偶像歌手。黑色的贝雷帽,金属项链下叠着一串珍珠项链,一枚银质耳环从耳廓间穿过,有着这样亮眼的形象,很难想象他是做幕后配音的。“其实我参加过选秀。”大学时,兰陶倚在一个唱歌社团,一次演出时被经纪公司发掘。“之前公司一直往唱跳的方向培养我,但我不是特别喜欢台前的表演状态,待在幕后比较舒适。”

  待在幕后,成为明星背后的声音,不会觉得不甘心吗?“我很享受这种表演方式,也有动力和信心去琢磨这个事情。”前几天,兰陶倚看了话剧《无人生还》,其中就有上译厂配音演员的出演,这让他意识到,好的配音演员,在表演能力上丝毫不逊色于台前艺人。“在唯优的学习收获很大,开始有意识地一点点磨练表演技巧。”

  “很多年轻人颜值不低,有的还会BBOX、音乐、唱跳、绘画等,这个时代有复合技能很正常,但我们关注的还是声音表演能力。”张拯认为,当下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给了配音演员和听众广泛互动的机会,唯优鼓励学员用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大众认知度,但这是交流宣传的手段,不是业务的核心方向。“尽管日本声优顺应市场需求在偶像化包装上做了很多工作,但他们大部分精力、时间还是在配音这个航道上。只不过,大众对幕后的人、故事、创作方式有好奇心和了解需求,配音演员现身在大众媒体前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专业能力还是提升认知度的基础。”

  “唯优是我们储备孵化人才的重要枢纽,有上译厂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优秀的师资力量,我们有自信达到100%的好评率。”不过,张拯也坦言,课程只是一个敲门砖,很多学员底子和感觉不错,但要真正达到职业标准,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对于网络上“全国专业配音只有百人”的说法,张拯并不认同,“上海光和我们有合作的专业配音演员就有一百多人,全国从事配音相关行业的人群少说有几十万人。”当然,许多人对配音理解不深就匆匆入行,业务能力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也会出现缺口。“人不缺,缺的是合适的人。”

  今年上影集团发布的新战略里包含“声音+”、发展数字化声音产业等。张拯介绍,除了教育培训外,上译也在尝试研发“云配音”平台,提供行业底层数据服务。“简单说,就是打造声音界的‘淘宝’、‘滴滴’。”疫情之下,配音界的移动办公成为常态,在硬件满足的条件下,很多商业配音项目在家就能完成,但行业内一直有个问题,好的项目找不到好的人。“现在配音涉及的门类越来越广,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我们希望用多年来对市场和对行业理解,打造全球化服务平台,为配音从业人员提供‘接单’便利,希望从中孵化出更多语种的译制作品,为中国内容产品走出去做支撑。”

  走出上译厂录音棚,大厅两边挂着两行字,演员配音要“有神”,剧本翻译要“有味”,这是上译厂老厂长陈叙一留下的话,也是这个“配音梦工厂”传承与追求的。